作者:冯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核心提示】中国女性学研究成果不仅充分显示了女性学存在的必要性,而且为女性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一门专业而自立于学术之林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但对于女性学的学科构建状况,陈方表示,中国的女性学研究缺乏基本理论,仍处于社会科学边缘地带,不为学术主流所认可。
现代社会中,女性地位大幅提高,社会各领域均有杰出女性的身影,女性研究日益受到学界重视。近年来,女性学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女性学学科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我国女性学学科发展尚未成熟
自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以来,中国的女性研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现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支中,有关女性学的论文、著述逐渐增加,丰富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女性学的学科构建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女性学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解决妇女问题、促进妇女发展、推动性别平等的社会发展需求。”中华女子学院教授陈方认为,中国女性学研究成果不仅充分显示了女性学存在的必要性,而且为女性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一门专业而自立于学术之林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但对于女性学的学科构建状况,陈方表示,中国的女性学研究缺乏基本理论,仍处于社会科学边缘地带,不为学术主流所认可。
“女性学学科现在还不是主流的独立学科,学科发展还不够成熟。”福建省妇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福建江夏学院副院长叶文振教授表示,一方面,女性学理论研究是跨学科研究,很多研究方法是其他学科的“舶来品”,没有本学科的方法论,学科体系不完善;另一方面,由于理论缺失,我国的女性学研究仍有很大一部分处于分析问题的阶段。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蒋永平表示,成熟的女性学学科理论将对主流学科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并会作出独特贡献。从性别视角提出问题、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将性别视角作为分析工具,有利于主流学科理论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学理论体系
随着西方各种女权主义理论的引入,我国的女性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很多高校建立了女性研究中心,各种专业研究机构不断设立。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的妇女/性别研究中心,发挥多学科人才优势,为女性研究提升作出了贡献。
但针对目前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魏国英表示,我国目前的女性学基本理论大多是借鉴、引证西方的女权主义理论,缺乏应有的超越与创新。因此,建立中国自己的女性学基本理论话语,确立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学理论体系迫在眉睫。
魏国英认为,中国本土的女性学研究应该尽量避免从单一的女性角度来考察性别问题。另外,中国学者要克服对西方女性理论的盲目遵从,要切实回答中国女性发展的实际问题,不能脱离自身的社会现实。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女性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大都依赖于其他学科,目前我国从事女性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大都分布在各个学科领域,专门的女性学研究人员并不多。尽管女性研究与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有密切关系,但叶文振提出,我国的女性学研究不能一直依赖其他学科,应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多元整合。
对于女性学的未来,叶文振建议,要促进学术队伍和研究对象的性别多元化,增加女性学理论研究中的男性研究人员比例。同时,要及时跟进、吸收全球女性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交流,不断推进我国女性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以女性学研究服务社会解决现实问题
现代社会,女性地位大幅提高,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对此,女性学研究有何贡献?
有专家认为,男女不平等不仅体现在政治权利、就业、收入、婚姻、家庭等方面,也普遍存在于时尚文化、消费方式、语言等层面。因而,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女性面临的问题,重构社会对女性地位的认知,是加强女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天津师范大学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芳琴认为,虽然国家政策已经明确提出男女平等,但长期以来,男性社会形成的男权观念和对女性价值的判定都深植于人们头脑之中。法国女性主义先驱西蒙·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一书中就提出:“女性不是天生的,而主要是由特定的社会文化建构和塑造的。”
叶文振提出,目前对女性的歧视,更多是传统观念的惯性使然,很多女性不自觉地“囚禁”于这种文化观念之中,甚至男性本身也成为受害者。另外,男女不平等还与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男性与女性应共同携手,探讨和认识女性问题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消除对女性的歧视。
在传播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媒介与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女性学研究已作出了积极贡献。“媒介应积极展示女性的主体性和力量”,妇女传媒监测网络项目负责人吕频表示,当代中国女性媒介形象塑造需要借助外界手段,改变人们对女性的既有认知,帮助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展现自身的能动性和主体性,让世界看到女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