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

本科生缘何成“研霸”

预审:bodazy  点击:

本科生缘何成“研霸”

转自《光明日报》2014217

日前,网上一篇关于华中科大本科生带博士硕士做科研的报道爆红网络,一名年仅22岁的大四男生,一年之内在国外核心期刊Nature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和美国化学会旗下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各发表论文一篇,另有三篇论文正投至国内外核心期刊,申请国家八项专利。前不久,他的团队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得二等奖。网友们表示:这是真研霸!各种疑问也接踵而来:本科生为何可以连续在国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为此,记者采访了这位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研究之星张哲野。

我只想用石墨烯改变世界

  新一代的研霸”“未来科学家,面对同学们给自己取的诸多外号,这个大四男生腼腆地表示:只不过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201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两位科学家,凭借在二维空间材料石墨烯方面的开创性实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让当时还是大一新生的张哲野也萌发了研究石墨烯的念头。在国内,许多专家都觉得石墨烯研究已经做到尽头,很难继续深入。但我相信石墨烯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张哲野说。

  前景虽好,但要出成果也并非易事。这条路并不容易走,但他却从骨子里爱着石墨烯研究。同一个团队的在读博士生奚江波对张哲野充满了敬佩,刚来时,大家介绍他是未来科学家,我第一反应不是硕士,就是博士,根本没想到是本科生。

  有时候,张哲野早出晚归,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天。后来,为了不打扰室友休息,他挪到化学楼一个仅六平方米的办公室,凑合着过了一夜又一夜。石墨烯是他的女朋友,即使打水、走路,脑袋里也都是石墨烯。张哲野的室友如此调侃。什么样的人能出成绩?实验室来得勤的人才最有可能出成绩。化学学院副教授肖菲说。

  但就算是研霸,也有没有思路的时候。科研必然是伴随着枯燥的,如果不是兴趣,我也不可能撑下来。碰到情绪低落时,张哲野只要在实验室走一圈,心便平静了,我只想用石墨烯改变世界。

研霸源于拔尖创新平台

  说起自己的成绩,张哲野坦言:是学校启明学院给了我发挥的最大空间。虽然都是做实验,但这里提供的绝不只是尖端的设备。张哲野表示,刚开始,老师提供给你的只有课题,所有的研究都自由发挥,看似无序,但正是这种空气式管理给了学生创新的最大可能。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创新示范区,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自成立起,就面向本科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领导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学创新人才的培养。

  拔尖的平台是前提,优越的制度是保障。此次挑战杯带队老师之一王帅教授介绍,在启明学院,即使是本科生,也有自己的科技创新实验室,且与科研办公用房同等对待,学校还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更有专职教师对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指导。只要创新性比较强,设计思想好,研究成果就有可能发表在国外高端杂志上。王帅说。

  启明学院鼓励学生参加科研训练项目,并为创新活动提供特别学分;鼓励学生发表论文,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申请发明专利,参加国际、国内科技创新竞赛,优秀者还可获得学院资助。此外,学院还通过定期举办创新教育论坛、特优生沙龙等多项特色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科研思想,多项优越的制度为推动创新教育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目前,启明学院的学子们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各大学科竞赛中也以高技术含量的参赛作品获得荣誉,并拥有旋转式抽屉等多项实用发明专利。

  在许多大四学生纠结于考研还是找工作的选择时,张哲野却安心埋首于实验室。就算保不上研,我也不会放弃,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的。对自己的未来,张哲野充满信心。

添加者:沈炎  添加日期:2014-02-19 审核者: 审核日期: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119

Copyrigh@2014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