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

高校在服务“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中要打造“五个高地”

预审:bodazy  点击:

2017-11-14 06:2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专家视角】

  作者:焦扬(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发掘中华文化中独特的治理理念、治理智慧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突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意愿,针对全球治理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全球治理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正确义利观、全球化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理论、新主张,形成了关于全球治理的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自提出以来,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新动能,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型公共产品,为各国构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平台。

  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一支主力军,在服务党和国家治国理政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和使命。高校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全球治理重大战略思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落实“四个服务”的必然要求,是履行办学职能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契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高校要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就需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整合校内外资源,打造“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研究的理论高地、智库高地、人才高地、服务高地、开放高地。

  一是问题导向,打造理论高地。近年来,高校掀起了“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治理研究的热潮,众多专家学者对“一带一路”各方面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不少突破。但是,现有研究中还存在一些“盲区”“误区”,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界定概念、梳理体系。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重大战略研究、国别区域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深入探讨“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治理方面的战略性、前瞻性和政策性问题,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创新作出贡献。

  二是咨政辅政,打造智库高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多样,可以多借助智库等机构力量为决策提供依据。高校要立足新时代、新特点、新变化,分析研判“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治理中的重大问题,为国家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战略分析、发展评估、决策建议,拿出专业化、建设性、前瞻性、可操作的政策建议,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是沟通民心,打造人才高地。当前,我国通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方面情况的人才还比较匮乏。针对“走出去”,高校要提供政治、经济、法律、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等课程,着力发掘和培养一批深度了解沿线国家历史文化、政策法律、语言习俗并具备开展深度项目合作能力的专门人才;针对“引进来”,可通过设立“一带一路”国际留学项目,招收政治与国际关系、经济管理与国际合作、中国语言与文化等硕士专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提供“一带一路”思路理念、规划设计、管理经验、案例模式等方面的培训,吸引更多外国学生来华深造,培养更多知华友华力量,为长期合作培育后续力量。

  四是创新驱动,打造服务高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高校代表着创新的力量,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以服务决策为中心,形成并充分发挥集成优势,重点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领域开展多学科深度融合研究。要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设立科研创新合作项目、推动科技人才交流,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纽带。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成果能够更多造福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民众。

  五是放眼世界,打造开放高地。“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高校要秉持开放、包容、平等的原则,积极推动各国高校、研究机构、智库、企业等多方联合,通过共同举办国际论坛等方式,把“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治理共商共建共享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举措传播开去,凝聚共识。要搭建更多文化艺术、教育培训、卫生医疗等交流机制和平台,全面提升与沿线国家的人文合作交流水平,丰富民间交往渠道,展示中国文明、进步、开放的良好形象,争取民心、汇聚力量。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14日 06版)

添加者:王静  添加日期:2017-11-15 审核者: 审核日期: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119

Copyrigh@2014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