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

第五届中德教学论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预审:bodazy  点击:

本网讯(教科院 文/滕曼曼、陈娜  图/叶方舟)926-927日,第五届中德教学论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德国奥尔登堡大学主办,安徽师范大学承办。会议以通过实证研究提升教学质量为主题,分为一个主论坛和三个分论坛。来自德国奥尔登堡大学、德国基尔大学、德国汉堡大学、芬兰奥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以及国内多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26日上午大会开幕式现场


926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海螺国际大酒店国际楼一楼南海厅举行,安徽师范大学桑青松教授主持会议并代表承办方致开幕辞。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家存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安徽师范大学的校史沿革和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郭戈研究员在致辞中结合自己亲身经历,讲述中德两国的社会发展变化与教育比较,回溯了国内教学论研究发展历程。德国奥尔登堡大学希尔伯特·迈尔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历次会议的举办史,邀请与会代表参加第六届中德教学论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华东师范大学彭正梅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三大教育观。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家存教授致欢迎辞


教科院院长桑青松教授主持开幕式


德国奥尔登堡大学希尔伯特·迈尔教授开幕式致辞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郭戈研究员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彭正梅教授致辞


开幕式后,会议进入专家报告环节。人民教育出版社郭戈研究员作题为《中西方教学论的兴趣学说》的报告。郭戈研究员强调要将兴趣研究落实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以及教师等教学各要素之中。德国基尔大学欧拉夫·科勒教授作了题为《德语国家如何通过实证研究提高教学》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彭正梅教授作了题为《儒家传统思想的视角下审美唤醒学习》的报告。会议讨论环节,参会的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与三位报告人围绕焦虑与人的存在的关系问题、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作用等教育哲学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26日上午与会嘉宾大会报告

926日下午,大会主会场报告持续进行。大会上半场由奥尔登堡大学芭芭拉·莫施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彭正梅教授主持。德国爱尔登堡大学希尔伯特·迈尔教授首先作《教学框架对于提高实证研究重要性》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作《两次倒转教学机制及其意义》的报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邓宗怡教授作了题为《德国教学论对于实证研究的意义》的报告。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作了题为《知识的属性及其教学表达》的报告。



26日下午与会嘉宾大会报告


下午大会下半场由华东师范大学郑太年教授主持。德国奥尔登堡大学芭芭拉·莫施娜教授作了题为《学生自我概念和学业成功》的报告。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段兆兵教授作了题为《移动的镜像:中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特征的全景透视》的报告。

927日上午举行了三个分会场的学术报告。第一分论坛在在教育科学学院308会议室举行。论坛上半场由德国奥尔登堡大学希尔伯特·迈尔教授主持。安徽师范大学桑青松教授做了题为《大学生专业内部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专业投入与主观专业成就的中介作用》的报告,德国奥尔登堡教师教育学院海因兹·凯撒教授做了题为《德国教师教育的实际研究结果》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邓莉助理研究员做了题为《上海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数字游戏教学的案例研究》的报告。会议讨论环节,与会成员就主观学习成就的表现与测量、儿童游戏教学中的性别差异等问题展开讨论。第一分论坛下半场由德国奥尔登堡大学芭芭拉·莫施娜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彭韬博士后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的祝刚副教授做了题为《从复杂性理论的视角审视职前教师的国际教学实习经验》的报告,广州大学任平副研究员做了题为《“他们早已经被宠坏!”——“专业发展任务”视角下的德国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报告,芬兰奥博大学罗尔夫·宋奎斯特博士做了题为《让科研、政策与实践在学校发展中相结合——基于现场干预项目》的报告。会议讨论环节,与会成员就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培养问题展开讨论。


27日上午分会场与会代表报告


第二分论坛在在教育科学学院408会议室举行。论坛上半场由德国基尔大学 欧拉夫·科勒教授和安徽师范大学段兆兵教授主持。广州大学谢翌教授做了题为《基于学习过程体验的课程评价:过程哲学的视角》的报告,芬兰奥博大学的米歇尔.乌彦斯教授做了题为《面向学校发展的多层次教育领导:一种系统的方法》的报告。会议讨论环节,参会的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与米歇尔.乌彦斯教授就教育领导力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论坛下半场由德国基尔大学欧拉夫·科勒教授和安徽师范大学杨晓奇教授主持。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陈娜博士做了题为《学科思想的内涵、特征及其对教学的观照》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陈红燕助理研究员做了题为《教育中的“仪式表演”:反思城市学校中的“非理性思考”》的报告,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的方燕萍博士做了题为《基于课例研究的课程改革:中国国家课程改革的实践案例》的报告。会议讨论环节,参会的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与三位报告人就教师的课程研究、学科思想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了探讨。

第三分论坛在教科院313学术交流中心举行。中国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陈丹宇做了题为《如何进行优质的外语教学》的报告,德国基尔大学博士研究生施鹏做了题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论证技能基于计算机的形成性评估的开发和评估》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温辉做了题为《德国教育著作在中国的接受》的报告,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许炳坤做了题为《与大学合作开展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创新》的报告,德国基尔大学博士生迈尔做了题为《超越认知能力:人格特质与动机在学业成就预测中的作业(与互动)》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杨宏浩做了题为《上海国际IB学校PYP阶段的分布式领导力研究》的报告

927日下午,大会主会场报告继续进行。德国汉堡现代学校阿克瑟·拜尔教授作《德国汉堡中英德三语教学理念的发展》的报告。首都师范大学丁邦平教授做了题为《中国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对话:简单还是复杂?》的报告。山东师范大学徐继存教授作了题为《新中国教学论学科建设七十年的回顾与反思》的报告。西南大学罗生全教授作了题为《全球化背景下教师关键能力结构及实践》的报告。德国汉堡大学赫尔穆特?福尔摩教授做了题为《通过学科教学走向Bildung理论》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郑太年副教授做了题为《上海初中数学课堂任务结构分析》的报告。会议讨论环节,参会的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与各位报告人就教师协作现象、Bildung的跨学科问题与家庭教育问题、教师专业能力来源、当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焦虑、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对话”究竟是复杂还是简单以及国外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27日下午国内与会嘉宾大会报告



27日下午国外与会嘉宾大会报告


会议闭幕式在海螺国际大酒店国际楼一楼南海厅举行。德国奥尔登堡大学希尔伯特·迈尔教授、芬兰奥博大学米歇尔·乌彦斯教授、德国基尔大学欧拉夫·科勒在会上发言时表示,中德此次会议使得中德教学论问题得到了深入的探讨,为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桑青松教授在致闭幕辞中认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启迪智慧;会议规模大参与广,成果丰硕,来自德国、芬兰、新加坡和中国四国21所大学学者汇聚于此进行思想交锋,使教学论这棵“大树”枝繁叶茂。


添加者:谭书龙  添加日期:2019-09-29 审核者: 审核日期: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119

Copyrigh@2014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