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暖祥光映晓空,日升瑞彩染霜枫。12月6日至8日,由安徽省语言学会和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安徽师范大学)承办的“安徽省语言学会第21届年会”在芜湖召开。来自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淮北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合肥大学、合肥师范学院、黄山学院、亳州学院、宿州学院、池州学院等20余所高校的百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
12月7日上午,大会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项念东教授致欢迎辞,他简要介绍了文学院的办学历史,回顾了文学院语言学学科的发展,历数其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研究方向以及培养的优秀学者,充分肯定了语言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安徽省教材与语言文字管理处李敏副处长阐述了近年来安徽省在语言文字工作领域所实施的诸多重要举措以及斩获的主要成果,并着重指出,诸多成就的背后,凝聚着安徽省语言学会广大会员的心血与汗水,离不开他们在学术研究、教育普及、文化传承等多方面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安徽省语言学会会长杨军教授充分肯定了当下安徽省语言学会人才济济,且青年学者崭露头角,相关论文成果丰硕,彰显了学会的深厚底蕴与蓬勃活力。展望前路,学会未来发展必将为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书写更为绚烂的华章。
本次会议围绕“方言与安徽地域文化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和“汉语言文字学本体研究”三个议题展开,设置了2场大会报告和8场小组讨论。大会报告上,杨军、曾良、曹小云、高群、高再兰、张义、胡承佼、潘晓军等老中青学者聚焦传统小学和现代语言学,或探幽发微,或据理雄辩,其论域广涉古今,兼顾教学与学术。8场小组讨论100余位学者作了交流发言,气氛热烈而浓郁,各抒真知灼见。从语言之微妙变化,至文化之深层内涵;自文字之应用技巧,达学理之精研覃思,诸般论题皆被一一剖析,在场者皆浸溺于学术之浩瀚沧海,尽享思维跃动之无穷乐趣。
12月8日上午,会议正式闭幕。会议闭幕式由马启俊教授主持,罗毅、杨舟、徐建、马晓娜分别代表各小组汇报小组论文宣读及讨论情况,他们清晰而有条理的汇报中,涵盖了众多新颖独特的见解、严谨深刻的论点以及热烈深入的思考与讨论内容,让每一位参会者都能充分领略到此次会议在学术交流方面所收获的累累硕果。
吴早生教授对本届年会作学术总结。他表示,本届年会所涉范畴广泛,举凡音韵之悠扬、方言之多元、词汇之丰富、语法之精妙、修辞之工巧等诸般领域,皆有深入探究与精彩呈现。与会之诸贤,既有声名远播的学界鸿儒,亦有崭露头角的新生力量,济济一堂,共襄盛举,正彰显出学术薪火相传、传承不息的蓬勃景象。会后的讨论环节,更是气氛炽热。他对本次年会于学术推进、交流互鉴、人才培育等多方面所彰显的重要意义,予以充分肯定与高度赞誉。
储泰松教授致闭幕辞。他指出本届年会群贤毕至,俊彦咸集,研讨内容丰赡多元,精彩纷呈。研究方法上,巧妙地将时间脉络与空间维度相互融合,既有对语言演变历程的历时性深度挖掘,又有对当下语言状态的共时性精准剖析,二者相得益彰,充分展现出安徽语言学研究领域人才济济的繁荣景象,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态势。他强调,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语言现象变化万千,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技术给语言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殷切希望广大会员积极拥抱数智化时代,做一名新的语言学人。
语韵悠扬传雅意,言章焕彩赋新篇。本次“安徽省语言学会21届年会”的成功举办,有效促进了安徽省内学界同仁间的沟通互动,增进了彼此间的紧密联系与深度交流,强化了学术共同体的凝聚力与协同性。会议期间,安徽省语言学会第九届理事会换届选举这一重要议程有序推进并顺利完成,成功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安徽省语言学会理事机构。
据悉,下届年会将于2026年在亳州学院召开。 (文/王润柯 潘晓军 图/汪惠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