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至25日,由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和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联合举办的“2024年汉语句法语义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安徽芜湖召开。本次会议以“完句性与相关性”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就汉语句法语义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8月24日上午,大会正式开幕。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项念东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文学院的办学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规划,诚挚邀请与会嘉宾常来交流访问。随后,文学院语言学科负责人储泰松教授进一步阐述了学院语言学科的建设成就与未来展望。复旦大学陈振宇教授则就本次会议的收稿、评审流程以及论文集编制等具体事项进行了说明。
在两天的密集研讨中,28位专家学者围绕“完句性”这一核心议题,从多个维度报告了自己的最新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潘海华老师等认为汉语流水句形式上为话题述题结构,底层是由逻辑二元结构——“主项-谓项”组合而成。济南大学王恩旭老师论证了动结式的是否完句同能否带宾语有关。山东大学杨苛鑫博士等以形合复句向意合复句的转化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复句中小句之间的关联模式。北京语言大学宋柔老师突出了NT小句在语境中的动态完句过程,强调了“话头-话身”这一语用关系在句子构建中的重要性。上海外国语大学林皓老师对界定中国手语小句以及句子的标准问题进行了探讨。复旦大学叶婧婷老师从“戏剧化”的角度分析了汉语形容词在完句方面的表现。香港中文大学孙叶楠博士阐述了光杆根句在特定语境下被接受的条件。江汉大学陈振宁老师分析了性质形容词谓语祈使句中的完句成分。厦门大学张耘鸣博士等从合作共建现象入手,分析了“完句性”在自然口语对话中的动态性。中山大学张瑞朋老师探讨了标点句句首名词性成分对句子独立性的判断标准。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唐正大老师提出了完句性可从和谐性、自足性等模式得到统一解释的观点。四川大学李宇凤老师从完句问题的全域性出发,将其视为结构与功能配对的概率性模式感知。延边大朴珍玉老师对汉语零动词存在句进行了细致分类和分析。上海外国语大学范利珂老师强调了数量信息具有完句功能,时体成分在汉语完句范畴中是等级最高的。
复旦大学陈振宇老师认为完句性首先应区分不合法和不合用,主张从“语用价值”来看待完句性。朱庆祥老师通过“V着O”和“X是X”两种非自立小句的研究,揭示了非自立小句进入语篇的普遍手段。安徽师范大学胡承佼老师等对传信“自问”句的表达特性及完句需求进行了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宋文辉老师指出完句性并非纯粹的句法语义问题,而是以语用为根本。安徽大学刘宗保老师探讨了启后语对后续句的触发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黄千容博士等提出汉语同样存在定式小句,通过与外部的现实世界进行连接实现完句。苏州大学夏军老师从小句的界定入手,从语体、句类、成分隐略、成分易序等角度探讨了完句条件的实质。上海大学李强老师针对同语式结构的完句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实现完句的三种手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王蕾博士提出的递系话题链概念为分析汉语语篇的构造模式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四川大学张耕老师以西南官话“主之谓”结构为例揭示了感叹诱发的完句效应和语义演变过程。广西民族大学吴术燕老师从语用层面出发结合语体限定讨论了光杆动词句的完句性问题。天津师范大学温锁林老师对“来着”句末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在话语施行中的独特作用。中国人民大学陈若雨博士指出,北方汉语中未完整体类“着”具有典型的非完句特征。上海师范大学马嘉谣同学关注到了口语表达式“挺+A+个+NP”单独出现时无法完句的现象。
8月25日下午,会议正式闭幕。会议闭幕式由复旦大学陈振宇老师主持,复旦大学张新华老师在闭幕式上进行了学术总结发言。他高度肯定了会议的成功举办,对与会学者的精彩报告和积极参与表示衷心感谢,并展望了汉语句法语义理论研究的美好前景。
本次“2024年汉语句法语义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促进了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深度交流。会议不仅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激发了新的研究思路,还加强了学界同仁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汉语语言学的繁荣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