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态与环境学院水生态环境团队项贤领教授课题组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题为“The elevated toxicity of the biodegradation product (guanylurea) from metformin and the antagonistic pattern recognition of combined toxicity: Insight from the pharmaceutical risk assessment and the simulated wastewater treatment”的研究论文,生态学专业硕士生高凡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项贤领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席贻龙教授为共同作者。论文的主要研究问题及研究结果如下:
二甲双胍(Metformin,MET)为治疗II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是目前水环境中检测频率最高的残留药物之一,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部分转化为脒基脲(Guanylurea,GUA),二者通过污水处理厂释放到地表水中。大量研究表明,MET和GUA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然而关于二者对轮虫的生态毒理学研究鲜有报道。此外,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MET或GUA的单一毒性,而两者的联合毒性作用模式亟待进一步探究。更重要的是,MET和GUA在污水中的比例(MET/GUA)被视为衡量污水处理程度的指标(MET/GUA越小,处理程度越高),然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MET和GUA混合物的毒性变化尚未可知。
该研究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生物,开展了MET和GUA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GUA的毒性显著大于MET,且二者的联合毒性作用模式主要为拮抗作用。此外,MET和GUA主要通过影响轮虫的繁殖来调节其种群动态。值得关注的是,模拟污水处理结果显示MET和GUA混合物的毒性随着处理程度的增加而增强,表明二甲双胍的潜在环境风险可能会因母体化合物的转化而增加,该过程与污水处理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污水处理工艺以降低相关风险水平。该研究强调了在环境风险评估中有必要考虑新兴污染物及其降解产物的综合毒性的重要性。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2208)和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计划(GXXT-2020-075)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