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部

转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5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编辑:张文君 预审:许新胜 终审:罗永龙 点击:

各有关单位:

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办公室近日发布了《关于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5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详见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科管系统)通知:https://service.most.gov.cn/kjjh_tztg_all/20251029/5782.html。现将具体通知和要求转发如下:

一、申报要求和条件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为单元整体申报。申报项目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设1名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项目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其中,青年科学家项目不下设课题。

2. 整合优势创新团队,并积极吸纳青年科研人员和女性科研人员参与项目研发,聚焦指南任务,集中力量,联合攻关。鼓励有能力的青年科研人员和女性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领衔担纲承担任务。

3. 项目的牵头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明确各单位任务分工、经费分配、知识产权归属等;项目(课题)负责人应在联合申报协议上签字,协议签署时间应明确体现。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并严格遵守承诺。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严禁弄虚作假。

4.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单位,或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单位(附件),注册时间为20241231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

5. 项目申报单位、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6. 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651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负责人应不超过40周岁(198511日后出生),原则上团队其他参与人员年龄要求相同。

7. 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8. 参与本重大专项实施方案、阶段性实施计划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项目(课题)。

9.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作为项目申报材料一并提交。

10. 本项目研究任务采用“赛马制”组织模式进行部署,通过公开选择先行支持 3 家单位,在实施一定时间后进行评估择优,确定一定数量的项目继续支持。

11. 本项目除青年科学家项目不需配套经费外;其他项目均需按指南中相应的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进行配套。

12. 如无特殊说明,本指南所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包含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大专项接续项目和面向2035的重大项目等。具体规定参照《科技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自然科学基金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统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科办资〔2022107号)。

二、限项要求

1.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项目(课题),在满足限项条件下课题负责人可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本重大专项。

3. 涉及与“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2个重点专项项目查重时,对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不超过400万元的“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不超过400万元的“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与重大专项项目(课题)互不限项,但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参与申报此类不限项项目。

4. 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分项目实施联合查重。对于重大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需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限项目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限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成员)、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限部门推荐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具有高级职称的主要参与者)实施联合限项,科研人员同期申报和在研的项目(课题)数原则上不得超过2项。

5.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251231日及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三、申报方式和程序

请申报人按要求通过国科管系统进行网上填报。专项办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和组织论证的依据。申报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技术咨询电话:010-58882999,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istic.ac.cn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项目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2511710:002025113016:00

申报单位和申报人可登录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service.most.gov.cn/),在公开公示-申报指南菜单栏中查看申报指南和要求。无系统账号的科研人员请通过微信小程序科管服务注册账号,单位名称请选择安徽师范大学,联系科研部完成审核后即可登录平台查看相关内容。

为统筹做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请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承担重大项目的能力,请拟申报的老师填写《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意向征集表》,并1114日前发送至asdkyc@126.com,以便做好申报组织服务工作。


联系人:张文君  李双双

 话:5910119


科研部      

2025112


添加者: 添加日期:2025-11-02 审核者: 审核日期: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119

Copyrigh@2014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