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

2007年度科研处工作总结

预审:bodazy  点击:

2007年度,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学院和各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下,在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校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多新成绩、新突破,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有了新提高、新发展,开创了学校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有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办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科研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形成。

为提高学校的科研管理水平、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规范学术行为,本年度科研处继续加大规章制度建设,颁布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文件,建立并完善了校级科研管理体系,使我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科研管理的长效机制已初步形成。其中部分文件的制定走在全国前列,如《安徽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若干意见》受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的高度认可,《安徽师范大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暂行办法》和《安徽师范大学科研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均被教育部主办的《高教领导参考》全文转载,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新颁布以及即将实施的文件有:

1、《安徽师范大学科研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2、《安徽师范大学科研档案管理办法》;

3、《安徽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学科经费使用与管理暂行办法》;

4、《安徽师范大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暂行办法》;

5、《安徽师范大学科研信息报送办法》;

6、《安徽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条例》(拟颁布);

7、《安徽师范大学关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拟颁布);

8、《安徽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拟颁布)。

二、积极拓宽申报渠道,项目申报和立项取得新进展。

本年度,科研处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加大拓宽申报渠道的力度,提高科研立项的数量和质量,共申报各级各类纵向项目1057项,立项385项。申报数、立项数、立项经费均达历史最高。

1、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9项,其中立项19项,创历史最好水平;

2、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6项,立项4项;

3、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项目7项,其中一般项目3项,青年基金项目4项;

4、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4项;

5、申报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目标课题1项并获准立项,资助经费105万元,是我校在该类项目申报中的重大突破;

6、申报2007年度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展研究课题4项;

7、申报2007年农业部软科学招标项目2项;

8、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84项,立项6项,其中一般项目立项3项,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立项1项,自筹经费项目2项;

9、申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研究招标项目6项;

10、申报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选题1项;

11、申报2007年度教育部学校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专项课题15项;

12、申报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2项并全部立项;

13、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9项,立项1项;

14、申报2007年度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21项,立项15项,创历史最好水平;

15、申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并获准立项;

16、申报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1项并获准立项;

17、申报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经费项目4项,下达上年度立项3项,创历史最好水平;

18、申报国家体育总局项目8项,立项2项,;

19、申报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2项,立项1项,填补了我校历史该项目立项空白;

20、申报霍英东教育基金会2007年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3项,申报霍英东青年教师奖1项;

21、申报2007年度安徽省领导圈定课题3项,中标1项。

22、申报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65项,立项14项;

23、申报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

24、申报安徽省优秀青年基金6项,立项3项,为历史最好水平;

25、申报安徽省软科学计划项目15项,下达上年度该项目4项,为历史最好水平;

26、申报2007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共计123项。

27、申报2008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93项;

28、申报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37项,立项28项,立项数为全省之最;

29、申报2008年度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62项;

30、申报2007年度芜湖市科研计划项目28项,立项6项,创历史最高水平;

31、申报芜湖市2007年度专利资助项目4项,立项4项;

32、申报安徽省2007年度专利资助项目2项,立项2项;

33、申报2007年度校级科研项目217项, 16项课题获校专项资金资助,94项课题获校青年基金资助,17人获出版基金资助;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今年在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等高级别项目立项上首次获得突破。但是部分高级别的项目的立项数需进一步提高,如国家科技部各类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工作进展仍然缓慢,申报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

本年度,科研处继续重点做好省部级以上课题的中期检查和结题工作,同时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提高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共检查国家级课题41项,结题17项,其中1项获得优秀,2项获得良好;检查省部级项目70项,结项28项;其中4项省优秀青年基金结题全部获得优秀,优秀率为全省高校之首,并因此获得2个滚动项目支持;进行其它各类225项厅局级科研项目的结题和中检工作,全面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发放各级各类项目经费使用卡450张。

三、科研成果数量稳步增长,科研成果质量逐步提高。

2007年全校科研年终统计工作正在进行,根据已有数据,同类科研成果数量有所增长,其中我校莫嘉琪教授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英文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的简称)论文发表数量为21篇,名列全国第一,但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不多,精品成果数量和质量逐步提高。相关科研成果如下:

1、发表学术论文1771篇,其中国家级以上847篇,国家级比上年增加180篇。经中国信息情报所2007年度检索,我校 SCIE收录论文105篇、SCI论文79篇、EI论文58篇,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出版学术著作104部,与上年相比增长54部,翻了一番;

2、申报20052006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社科类)著作类27项,论文类32项,获得省社会科学艺术优秀成果奖14项,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

3、申报安徽省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14篇,10篇论文获奖;

4、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

5、组织申报安徽省科学技术奖5项,获三等奖1项;

6、申报20052006年度安徽省社科奖(艺术类)个人奖4项;

7、获得安徽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12项,居全省高校之首;

四、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学科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科研处经过反复的考察和调研,进一步确立了 “发挥优势,注重特色,突出重点,强化应用”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提出了“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打造学科平台,提高学科水平”的学科发展思路。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和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了我校学科建设水平的稳步提高,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建设上获得突破性成绩。

1、完成教育厅对我校“化学生物传感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终审工作。此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获得1个“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完成了科技厅对安徽省重点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评估验收和专家答辩工作、该实验室验收合格;

3、完成了教育部对我校省部共建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自建设以来的工作总结并填写各种信息报表,协助中国诗学中心顺利接待教育部社科司袁振国司长来中心考察工作;

4、完成了教育厅对第二批8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期满评估验收工作,8个省级重点学科都顺利通过教育厅评估验收,并获115万元继续资助经费;

5、完成了教育厅对我校3个省高校省级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与管理中期检查工作;

6、完成了安徽省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遴选和推荐;参与“2007-2010年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规划申报书编写工作;

7、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及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项目招标工作;

8、完成了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第五批招标工作;

9、完成了部分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的调整工作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

10、对全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文科研究基地的建设经费以及科研团队科研经费进行了梳理,并下拨了本年度建设经费;

11、接受省内外高校对我校“三重”的调研工作;

12、完成了首批校级科研机构的申报、评审工作,并对新设立的28个校级科研机构统一制作标牌、统一刻制公章;

13、首次对全校设立的各级各类科研机构进行全面清查,经统计学校各级各类科研机构共有64个,确认为校级及以上的科研机构有51个;

14、完成46位学科关键岗位、重要岗位人员的申报与评审以及39位关键岗位、重要岗位人员履职情况的考核;

五、应用开发意识提升,成果转化能力需全面增强。

本年度,科研处加大调研和考察关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有关问题,大力支持教师从事产学研合作活动,参加教育厅组织的多次产学研合作活动,并首次出省参加产学研合作活动,学校服务社会意识和能力均有提高。

1、参加巢城市产学研合作活动,共与企业签订9项合作协议(含会下签约1项);

2、参加首届皖北地区产学研对接会,与企业签订12项合作协议;

3、参加2007年芜湖产学研合作项目对接会,有7个项目正式签约;

4、参加2007年淮安科技洽谈会,会上签约7

5、受中共芜湖市委宣传部委托,王世华副校长承担完成的《打造芜湖先进文化优势》专题研究报告,得到中共芜湖市委的高度评价;

6、共签订横向合作项目93项,合同经费370万元;

7、转化科技成果1项,经费2万元,为我校首次转让科技成果;

8、获得2007年度芜湖市科技合作奖1项。

六、积极开展交流合作,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本年度,科研处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同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充分发挥交流与合作在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先后承办安徽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会议暨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地区联络网年会等3次大型会议.通过认真的组织、热情的接待、细致的安排顺利完成了上级部门和领导交给的任务,锻炼了科研处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扩大了学校影响,赢得了很多宝贵的科研资源。

1、承办安徽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会议暨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地区联络网年会;

2、承办安徽省高校第三次省级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研讨会议;

3、承办安徽省社科界第二届学术年会“和谐社会与人文素养”专题分会。确定研讨方向与重点选题,征集学术论文108篇,遴选80余篇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较高的论文结集出版《和谐社会与人文素养》一书;

4、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地区联络网学习《基金条例》研讨会;

5、接待国家基金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教育部以及安徽省等主管部门领导30余人次来我校指导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工作;

6走访芜湖市科学技术局,调研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难题和出路;

7、组团参加安徽省社科界第二届学术年会大会,组织有关教师参加2007年安徽农业博士科技论坛;

8、参加教育部在北京举办的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作研讨会;

9、参加教育部在北京举办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作会议;

七、配合本科教学评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为配合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科研处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除了顺利完成了本部门的任务外,科研处领导班子成员还积极承担了学校分配的任务,主要有牵头组织教育思想大讨论,负责编印教育思想大讨论文集《大学的理念》;牵头负责学校办学特色的调研、讨论、论证和定稿等。其他还有:

1、利用暑假加班,对全校的科研促进教学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分析、整理,同时按照评估要求对我校历年科研立项批文等文件整理装盒;

2、完成学校要求的科研评估数据的统计和上报工作;

3、完成科研处自评报告的撰写及校史中科研及学科建设部分展板的编写与制作;

4、部分同志被抽调到校模拟评估指挥部作好技术支持服务工作;

5、全程参加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各项事务;

6、认真组织本科教学水平的预评估和模拟评估各项事务;

7、负责教育部评估专家到我处走访接待工作;

8、副校长王世华教授、 科研处副处长朱棣、束立生同志撰写的文章《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在《中国教育报》发表。

八、重视信息建设,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本年度,科研处加强了对科研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集中人力、时间对信息网络进行建设和维护,建立了科研项目、科技人员、科研成果等数据库,同时理顺了科研信息报送渠道,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除了完成本部门责任外,科研处还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工作,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在开学伊始完成了全校科研年度统计工作,发布安徽师范大学科研十大数据;

2、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科研管理信息网络进行建设和维护,理顺科研信息报送渠道,制定《安徽师范大学科研信息报送办法》;

3、完善科研处档案源,对所有立项课题的书面材料进行编号、归档、录入档案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更新我校教育部专家库工作;

5、更新我校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专家库工作;

6、报送我校安徽省产学研联合专家库资料;

7、报送我校安徽省生物医药类专家库资料;

8、报送我校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专家库资料;

9、报送我校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库资料;

10、报送我校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专家库资料;

11、正在进行我校2007年度科研成果统计和科技统计年报工作;

12、本年度共编辑出版了6期《科研简报》,与省内外相关单位广泛交流,使信息交流正常化、制度化;

13、做好“2006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十件大事”推荐工作;

14、积极配合省社联做好安徽师范大学的社科年鉴资料收集编辑工作,对我校相关专业资深教师,学者以及社科大事予以宣传报道;

15、配合学校校史撰写等工作,并抽调专人参加校史馆建设;

16、配合审计处等部门的调研工作;

九、开展工作研究,推动科研管理创新。

在科研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本年度,科研处将打造学习型、研究型高校科研管理机构目标落到实处,全处同志根据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紧密联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撰写科研管理类论文13篇(人均约1.5篇),在《中国科技论坛》、《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基金》、《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等重要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另外还编辑出版了《和谐社会与人文素养》文集,其中,由科研处制定的《安徽师范大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暂行办法》和《安徽师范大学科研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均被教育部主办的《高教领导参考》全文转载,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明晰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路,提高了个人的政论水平,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

         

 二○○八年一月二十二日

添加者:王伟  添加日期:2008-01-21 审核者: 审核日期: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119

Copyrigh@2014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 reserved.